这个记者刘辉 “世界上有良法,世界治理;如果一个国家建立了良好的法律,那么将由一个国家来治理。”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优化经营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通过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的投资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将于2019年7月1日生效的《政府投资条例》和《政府投资条例》的颁布,将成为中国政府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两个车轮”和“两翼”。 商业环境的概念是由世界银行在2001年提出的。它是指市场进入、生产、经营和退出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如政府事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和人文环境,即影响企业活动的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法律因素的总和。这是一项涉及经济和社会改革开放许多领域的系统工程。中国是一个全球商业环境显著改善的经济体。世界银行2019年版的商业环境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46位,比前一年上升了32位。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吴昌海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该条例是中国政府优化企业经营环境的里程碑,将对中国市场化改革开放产生深远影响,并具有法律保护功能。为了科学评价各国企业的经营环境,世界银行设计并逐步完善了一套指标体系,包括10个方面:注册物权、跨境贸易、合同执行、企业关闭、雇佣与解聘、投资者保护、贷款获取、税收制度、企业开办和营业执照申请等。 吴昌海说,各国商业环境的排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从事商业活动的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各国政府对此都非常重视。中国自2001年12月10日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在行政、立法和司法方面不断提高商业环境的软实力。自2018年以来,国务院成立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松管制”改革的协调小组,并成立了优化商业环境特别小组。先后发布《关于优化部分地区商业环境典型做法的通知》、《关于关注企业、进一步推进优化商业环境政策实施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为优化商业环境做出具体安排。 他认为,《条例》的颁布表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化和促进我国国有商业环境,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化改革的决心。条例共分68章,包括总则、市场主体、市场环境、政府服务、监督执法、法律保护和补充规定。这些条例涵盖了世界银行商业环境评估系统的10个具体方面。 优化和改善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不仅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提供的软环境竞争力,如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健全公平的司法制度,还包括对外开放程度、政治文化交流、经贸投资交流、城市管理水平、物流和市场要素的发展。 吴昌海说,这些内容在我国的发展和完善需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优化和改善我国的商业环境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该条例的颁布为中央政府及其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科学优化企业经营环境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政府依法治市披上了“魔咒”。对政府来说,在过去,从“表面”追求国内生产总值往往是片面的。如果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界限不为市场商业环境“越位”和“不到位”,就很难科学地把握。这些规定将使政府从片面追求国内生产总值转变为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经营环境,从“衬砌”,尊重市场规则,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科学把握政府与市场的界限。 会议指出,制定特别行政法规,促进市场导向、法治和国际商业环境建设,是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公平竞争、增强市场活力和经济内生动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会议提出的五项措施是:进一步下放权力、规范和创新监管执法、加强对市场主体的保护、突出政务公开透明和严格问责。
pk10开奖
广东十一选五开奖结果
1分钟pk10
上海11选5开奖结果
|